北京石景山八大处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任加峰医生:肚子大、浑身重?壮医经筋教你健脾排痰湿

发布日期:2025-08-17 14:09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任加峰副主任医师,非物质文化遗产“壮医经筋疗法”第五代传承人,师承经筋泰斗黄敬伟之嫡传人黄艺教授,从医30余年,擅长运用“非遗壮医经筋疗法”手势手法、经筋针刺法,多维精准消灶解结、系列解锁。

擅长治疗:颈椎病、颈肩综合征、腰椎间盘突出、腰椎管狭窄、膝骨关节炎和各种损伤疼痛类疾病;胸痹、胸痛、胸闷、疼痛损伤类疾病、胃病、顽固性头痛、耳聋耳鸣、失眠、乳腺增生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。

出诊时间:周二下午、周六下午

身体沉重,易疲劳、手脚冰凉,肚子上的“小肚腩”怎么也减不下去,早晨起床满脸油光,这可能是痰湿缠身的信号!

壮医认为,人体健康依赖于“三道两路”(谷道、水道、气道与龙路、火路)的畅通。其中脾主谷道运化,当脾的经筋系统受阻,就会像河道淤塞一样,使水谷精微停滞为痰湿。这些“内湿” 往往表现为:

• 松软大肚腩,减肥难见成效

• 身体困重,小腿午后浮肿

• 脸上油腻,大便粘马桶

• 舌苔厚腻,口中发粘

现代人久坐少动、饮食不节、压力过大,导致足太阴经筋循行区域(从大脚趾到腹股沟,再到腹部)逐渐“淤堵”。当经筋失去弹性,脾的运化功能便随之下降——这就是“十胖九痰湿” 的根源。

夏季雨水多,气候多湿,外湿与内湿勾结,更易形成“痰湿困脾”的恶性循环。

三款祛湿粥,给脾胃“减负”

壮医强调 “以通为补” ,减少痰湿生成推荐三款家常药膳:

1、三仁通谷粥

【食材】:山药30g、炒薏米20g、茯苓15g、小米50g,加瘦肉提鲜

【做法】:食材浸泡半小时,小火慢煮成粥,起锅前撒少许陈皮丝

【功效】:山药修复脾经,薏米利水道,陈皮醒脾化浊,尤其适合大肚便溏者食用。

2、玫瑰山楂饮

【食材】:玫瑰花5朵 + 生山楂10g + 红茶3g

【做法】:午后冲泡饮用,可加少许蜂蜜

【功效】:玫瑰疏肝郁结,山楂消肉食积滞,从源头阻断痰湿生成,适合压力大导致肝郁人群。

3、三色去浊饭

【食材】:大米中加入1/3的糙米、黑米、赤小豆(提前浸泡)

【做法】:以上食材加适量水小火熬粥食用

【功效】:糙米带胚芽通谷道,赤小豆利水道,黑米滋肾火助脾运,日常调理老人小孩都可以吃。

日常养护“健脾排痰湿”

1、晒背温阳

选择上午11点前或下午14点后的时间,到户外让阳光晒大椎至命门区域(约20分钟),借天之阳振奋脾阳,尤适合空调房人群。

2、踩石激经

在鹅卵石道上赤脚行走(或家用按摩垫),重点刺激脚底“脾脏反射区”(足弓前缘),每次10分钟。

3、揉腹通络

睡前平躺,双手对搓将掌心搓热,双掌叠按神阙穴(肚脐),先顺时针揉腹,再逆时针揉腹,重点按压天枢穴(肚脐旁开3指),遇硬结处轻揉,化解腹部筋结。

壮医常说:“筋柔一寸,寿延十年”。当足太阴脾经恢复弹性,水谷精微自然转化为滋养而非痰湿。腰腹变薄只是开始,由内而外的轻盈感才是真正的健康馈赠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